看了心居我懂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总是依赖别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别人身上,最终绝望会比希望大。
只有自己有本事有能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并且能够牢牢抓住。
冯晓琴是一个外地女人,为了能够跻身上海嫁给了愚蠢又不上进的上海本地人顾磊。
并且还甘愿当了八年的家庭主妇,一家老小五六口人全靠她照顾,上至顾磊奶奶下到儿子小老虎,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面面俱到。
又为了能够在上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在大姑姐顾清俞过生日时送围巾讨好她,并且教自己老公话术跟大姑姐借钱付房子首付。
谁料大姑姐以自己买房为理由拒绝借钱,虽然后来公公顾士宏答应借钱买房,可是顾清俞一直都防着冯晓琴。
所以便嘱咐弟弟顾磊买房时要加自己名字,家里经济财产要有数,不然冯晓琴要是不安分,十个他也弄不过冯晓琴。
谁知这些话被冯晓琴听到了,气愤之下便拿着行李要走,顾磊去拉她意外跌落楼梯被玻璃划伤致死,后来买房的事也因顾磊的死而不了了之。
后来她为了能够凭一己之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她找了一份做外卖的工作,每天给那些老年人送餐。
通过送外卖她也找到了自己除了家庭以外的意义,而且还在送餐时有了创业灵感,发现上海有很多独居老人,便想开个养老院。
还凭借自己善良的一面让爆发户展翔投资一起创建了养老院不晚,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不再只局限于家里的小天地里只知道依赖抱怨别人,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精彩。
故事里冯晓琴是个有野心有梦想的女人,不过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野心的时候用错了方法。
她一开始只知道依赖别人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野心。
先是为了跻身上海嫁给顾磊,后是为了买房子跟顾清俞借钱,完全没想过通过自己来实现梦想。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这点从顾清俞拒绝借钱就可以看出来,她不想帮助冯晓琴,不想被她依靠,并且还让顾磊防备她。
最终结果是她不仅没有得到顾清俞的帮助,还失去了愿意被依靠的老公,最终只能靠自己。
人只有靠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她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做了外卖员,每天给一些老年人送餐,不仅发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还因此有了灵感开养老院,创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心中有梦,才能去追;脚下有路,才能向前;人变得强大,余生之路才不难走。
人生在世只有自己努力变得强大,才能活出自我,才能让人高看自己。
故事里顾清俞之所以防备冯晓琴就是因为看出了冯晓琴想依靠她们顾家在上海站稳脚跟。
所以靠人不如靠己,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依靠永远是自己。
电视剧《心居》是一部既充满烟火气息,又承载人生奋斗内涵的优秀作品。生活从不会吝啬给予人们风雨挑战,而他们将如何面对、如何破而后立找寻“心之居所”?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再好一点。
《心居》在描摹世间百态的同时,真实展现了多面复杂的人物性格。和许多家庭情感剧中经常出现的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不同,该剧主要展现了“双女主”冯晓琴与顾清俞这对姑嫂之间的矛盾。
此书构成了现代都市人的共同焦虑。因为,这十几年的经济生活的变迁深刻说明了,房子还是一个城市冒险之地。小说中时时以嘲弄语气谈论的展翔,其实就是新上海的冒险家。没有文凭,没有出身,也没有经过社会历练的他,单凭无人可及的魄力,就搭上了房价的快通车,坐拥十几套房产,迅速累积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即使是房子的“受益者”,也未见得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在小说中,展翔除了追求顾清俞以外,整日无所事事,并无其他追求,也未能在精神上展现出更为卓越的品质。
整个小说中有很多这种描述,值得多次翻看学习。
滕肖澜表示,“《心居》的侧重不是‘居’,而是‘心’,书中大多数人都在为了心中所想不断努力,顽强地生活、奋斗着,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希望读者在看完《心居》后,在感慨‘人生不易’的同时,能够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对人生抱有希望,这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总的来讲电视剧已经拍得挺好,但是对比《心居》原著还是有许多删减,原著中对于许多的细节描写得更加透彻,对《心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原著看看,利用休闲时间拜读滕肖澜老师的文笔,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那你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奶茶,点击下方的商品卡,就能把这么好的书直接购买带回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