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这2个家庭入选教育局公布100个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个首批全国教育世家名单,我省绥化市肇东市第七中学吕波家庭、哈尔滨工程大学李玩幽家庭入选。

他们是全国教师家庭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他们师德师风高尚,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传承淡泊名利的坚守;他们教学业绩突出,长期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在人才培养、教育研究、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接力从教奉献,治学严谨、齐家有方,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在家庭和学校树立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吕波、李玩幽的家庭,倾听他们代代传承的教育故事和矢志育人的心路历程。

肇东市第七中学

吕波

我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四代人8名教师。在这个家庭里,有家乡教育的奠基人,我的爷爷吕秀,他创建了肇东县四站中学、五七大学(肇东师范学校的前身)和肇东县聋哑学校,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这个家庭里,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教育老兵,我的父母吕肇惠和胡景兰,父亲在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学校任学生科长,母亲是小学老师,他们心怀热爱,勤勤恳恳,深受学生喜欢,一生桃李满天下;在这个家庭里,有岗位不同却情怀相同的教育骨干,我的两个姑姑吕肇荣和吕肇琴和我的妹妹吕燕,她们分别任教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和肇东市师范附小、肇东三友小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这个家庭里,有薪火传承的教育新人,我的儿子张恒通,他在澳门读完研究生后,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黑龙江科技大学任教;在这个家庭里,还有着我,一个为教育而生,躬耕麦田静待花开的守望者,我是正高职,享受国务院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特级教师。四代人,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传承、初心不改;四代人,不变的是对教师职业的忠诚热爱、教书育人;四代人,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良好家风、教育情怀;四代人,默默地奉献、执着的坚守、永远的传承,我们共同的名字,教师!

薪火相传教师的名字刻着坚守

生活在“教师扎堆”的家庭里,耳濡目染的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学生,家庭的熏陶使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优异的我放弃了上重点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在家人的支持下,考入了肇东师范,成为一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念的师范生。

四年的师范学习和生活,让我懂得了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是能砥砺无穷,为我打下了为人师的坚实基础。年,怀揣梦想的我毕业了,被分配到实验小学工作,一直做班主任工作,小小老师,活泼乐观,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不幸的是92年的春天,我的妈妈病倒了,恢复后成了植物人,作为独生女的我,年仅21岁瘦弱的双肩一边担负着和爸爸照顾植物人妈妈的这副重担,一边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白天在学校里我把欢乐和笑容留给孩子,我的身影定格成幼小心灵中最美的剪影;晚上在妈妈床前细心地服侍,用深深的爱维系着妈妈脆弱的生命,就是这样也没能久久地留住我渴求的幸福。那一夜,正赶上自己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教学大奖赛,我感到妈妈的病情突然有了好转,欣喜的我服侍好妈妈就把心思投入到了教案的设计中,分分秒秒,滴滴答答,笔尖流淌着精彩灵动的教学思路,时钟却慢慢带走了妈妈微弱的呼吸,妈妈竟然是这样地走了,我紧紧地抱着妈妈不松开,我要妈妈回来!回来陪我一起走人生的路......当我忍着悲痛走进教室时,出现在眼前的情景震撼了我的心,催落了我的泪: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泪水和关心从一双双纯真的眼眸中无声的流淌出来,孩子们的抽泣声打破了时间的凝固……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语言能把教师职业的神圣诠释得更为彻底;此情此景,没有什么故事可以把师生的真情演绎得如此动人!它让我一路走来,倾情付出,花香满径!它让我懂得:传承是一种力量,坚守是一种态度,奉献是一种品格,是仰望星空、念念不忘地追逐;是脚踏实地、初心不改地耕耘。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教育世家里长大的教师,更要把祖辈、父辈的教育情怀传承好,在浮华喧嚣的社会里,懂得应该坚守住初心;在矛盾叠加的环境下,更应该坚守住教育的本真;在这个出彩的时代中,更应该坚守住前行的信念!

倾情奉献教师的名字流淌着大爱

▲与教育家于漪老师合影

年,我被组织上派到了肇东新立小学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当时那里学生毕业后仅剩了8名学生,很多同事和好友劝我不要去,但我的心中坚定的就是,组织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忠诚的是教育事业,而不是教育岗位,拂去功名利禄,涵养品行修为,在哪儿都是做教育,在哪儿都是当老师。一次次变换,检验着我的意志和忠诚。记得那是年3月26日,一个难忘的日子,踏着初春的小雨我来到新立小学,放眼望去,低洼泥泞的操场,一排待拆破旧的危房,满目荒凉,迎接我的不是初为校长的欣喜与期盼,而是二十几名教师探寻质疑的目光和即将撤并的办学困境。困境!扑面而来的都是困境!在困境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在校孤儿的困境,触动了我内心那份柔软与善良,燃起了我挽救学校的信心和希望。于是,我带领班子成员开始研究寄宿制办学,把目光瞄准弱势群体,选择一条艰苦卓绝的奉献之路。学校的老师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说,寄宿制办学责任太大,24小时孩子在学校,一切都是我们管,有一点磕碰,理解了说没事,不理解,咱就摊事了,而且没有什么回报”。为了统一思想,我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我爷爷告诉我,当老师就是要做好人,走正道,我们办寄宿制学校,一定会很苦,很累,但这是用我们的付出换来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实现梦想的人间正道,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于是,我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第一个开口宣传,第一个动手修建校舍,为了赢得上级的支持,我一趟一趟地找领导汇报,为了争取修缮资金,我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沟通,为了节约资金,我带领老师一人一个的滚刷,自己粉刷教室、宿舍。

开学了,学生宿舍爆满,二百多名活泼的儿童装点了这个曾经沉寂的校园,二百多张纯真的笑脸在这片与欢乐久违的土地上汇成一片花海。宿舍没有改造完,我们白天领孩子在教室上课,晚上搭板铺睡觉,没有室内卫生间,我和老师就在班级门口放一只桶充当马桶。无数个夜幕里,我陪孩子如厕;无数个日出时,我又是刷洗马桶的人……。从学生进校园的那一刻,我的心就被牢牢地系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我肩上的责任如千斤重担一下子压了下来,饭菜孩子爱不爱吃?孩子突然生病怎么办?晚上睡在上铺安不安全?衣食住行怎样才能万无一失?可以说,每一个夜晚,每一分钟,孩子的安全都揪着领导老师们的心。那个学期,我瘦了许多,也老了许多,可看着孩子们吃的胖胖的小脸,开心玩耍的身影,我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当你看风景时,别人正在看风景中的你。我的选择,我的严以律己感染和带动着老师。我们在全校开展了“爱心妈妈”活动,学校授予每一个老师“爱心妈妈”称号,每位教师一对一的帮扶一个孤困儿童,为孩子做一件温暖心灵的事情,有的老师为孩子送上换季的衣服鞋帽,有的为孩子过生日庆祝,有的老师为孩子提供电子琴学特长……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校园里流传,一首首爱的赞歌在师生心中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携手留守儿童,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件自己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我们在付出中感受着回报的甜美和丰盈,在创业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新立小学也被评为全国雷锋小学、全国学雷锋先进学校、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黑龙江省留守儿童之家、黑龙江省先进家长学校等各级各类荣誉30多项,《工人日报》、黑龙江省电视台、绥化日报、肇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学校进行了报道。

立德树人教师的名字系着未来

很喜欢一句话,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秉持这样一个信念,将革命传统根植于学生内心、融入学生血脉,以德育德,筑梦未来,为今天做最好的自己,为明天培养最佳的接力者,为民族扬起希望的风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弘扬革命传统,以德育德,要创办有灵魂的教育,要让学校的一墙一壁会说话,一景一物都育人,使校园处处都成为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革命传统、德育气息充满整个校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在爱与智慧的环境中,绽放健康生命的光彩。

每周一升旗班的评选和重大节日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体育节、艺术节的召开和朵朵社团的开展,为孩子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阳光体育大课间,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以读书小博士为代表的“十小”特长生,让学校处处“十小”争辉;以“我读书,我快乐”书香飘流港湾活动为内容,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读书网络,让书香陪伴孩子成长,让经典浸润孩子的一生。

雨露滋润,鲜花艳丽开放;德育先行,学校硕果累累。当我看到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将来也要创办一家像华为一样的公司,努力研发领先产品,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让中国制造领航世界时,我知道,爱国报国情怀,为国争光意识,已经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当我看到学生在班会上,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不倦教诲、感恩家人朋友的关爱与陪伴、感恩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创造的幸福生活时,我知道:感恩的种子已经根植学生的心田;当我看到一年级的小男孩第一个走进门却没有着急离开用瘦弱的身体抵着玻璃让后面的小朋友通过时,我知道:实验让心存善念的小孩子懂得了心中除了自己还有别人;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我期望,我们用所有的努力让革命传统教育之花绽放学生心田,教会孩子们用不期而遇的温暖悄悄改变着这个大无边际的社会。

一朵朵德育之花在我们的雨露滋润下结出累累硕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教育世家的一员,我就是要匠心筑梦,不忘初心,把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为孩子生命打上红色的底色;就是要助力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主力军,携手教师成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桃花开了又谢,燕子去了又来,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不变的依然是教育家风的传承,这份传承让我在教育工作中一干就是30年,从一名班主任教师到主任、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付出了艰辛,收获着丰盛。

我救活了一所学校,把仅剩8名学生濒临撤并的新立小学办成了全省留守儿童之家,为近千名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生活的乐园;我发展了一所学校,年,在肇东实验小学出现特殊危机的时刻,肇东市委市政府将我派到了这里,临危受命,勇于担当,仅用了三年时间,实验小学就冲出了省地,走向了全国,学校的“清新文化”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的指导,在中国教育创新博览会上进行了分享展示,我本人也受邀在校长论坛上进行了发言;我重振了一所名校,年,组织又把我派到了第七中学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从小学到中学,从退步到重振,这又是一份严峻的考验,但我把家族教育基因传承的力量和个人努力的积淀更大的迸发出来,仅仅半年时间,就让老校换新颜,更让这所沉寂的名校绽放异彩,教师干劲倍增,学生快乐成长,中考成绩斐然,家长高度认可,社会交口称赞。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悄然,那么欣喜,不为利益所动,不为环境所迫,傻傻的坚持,简单的重复,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太阳和月亮之间,选择做一弯新月,不言苦,不言累,没有怨,没有悔,我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这些孩子的责任,化作了淡淡绿荫,装点成这个时代最朴素无华的风景,守望着教育的幸福。

付出就有回报,我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教育部感动国培优秀校长、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特级教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师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教学能手、绥化市优秀中青年专家、绥化市教育先进个人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最美的坚守,最真的情怀。未来的教育征途中,惟愿并相信家庭里会有更多的人从事教育事业,教好书、育好人,不忘初心、逐梦教育,让家风中的教育情怀更弥久,世代传承,让我们共同的名字,教师,叫得更响。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玩幽

“凭良心办事,靠本事吃饭,为国家分忧。”这是全国模范教师、哈尔滨工程大学李玩幽教授的教育理念,是他的家风家训,也是对学生的寄语。

教育救国的祖辈

李玩幽的祖父李心恒(—)出生于清末,经历了两次天翻地覆的改朝换代,祖父磨难的经历正可见证我国教育事业艰难的发展历程。

祖父开蒙读书时正逢清帝逊位,民国肇始。他读的是私塾,那时已废科举,开始兴办新式学校。祖父没钱进学校,14岁去当学徒,可想继续读书的念头从未熄灭。那时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兴办好几年了,人们相传读师范不但“施饭”,吃饭不要钱,还会发一点零花钱。年,15岁祖父考上了第一师范,实现了求学的愿望。

年祖父从一师毕业后,进到南昌市北坛小学当教员,七八年后升任北坛小学校长。祖父只有一个胞妹李贞恒,年胞妹省女子师范毕业后,也进到北坛小学教书。祖父同班同学游汝霖后来成了他妹夫,一家四口三个老师。

▲摄于年冬,前排左是李玩幽祖母,右是姑奶奶李贞恒;后排左是爷爷李心恒,右是姑爷爷游汝霖。

当教师的平静日子被战争打断。年抗战爆发,次年日寇进攻南昌,省会南迁到泰和,北坛小学奉命解散。祖父毅然投笔从戎,成了一名军用文职人员。抗战胜利后,祖父痛恨“中国人打中国人”,重执教鞭,在南昌翘材中学、求是中学等校教书。解放后,祖父调离南昌,参与创建江西省雩都县银坑中学,并任该校教导主任。年祖父被选为“雩都县首届教育工作者模范”。年调回南昌16中任教,年“反右补课”,祖父被补打为右派,年离开教育战线至年去世。年南昌市教育局发文为祖父平反并恢复名誉。

教师的职业十分平凡,现在无法推知祖父辈的教师生涯有何辉煌业绩,但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大有人在。

北坛小学有一个天资很高、读书很刻苦很勤奋的学生,从小学发蒙到六年级毕业,一直都在祖父兄妹跟前。祖父不仅夸这位学生成绩好,更夸他有技术救国之志,长大后定能为国家做大事!这位学生也成了祖父用来教导儿辈的榜样,成了李家几代的学习楷模。这个学生就是我国力学泰斗、清华大学的黄克智院士。

李玩幽的姑奶奶李贞恒和姑爷爷游汝霖,他夫妻俩一同教小学、教中学,在教书育人上做出了很大成绩,五十年代《江西日报》报道过姑奶奶的先进事迹。姑奶奶的儿女中也有两个当老师,其大女儿游利和女婿万锦堃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万锦堃是中国知网的创始人之一。巧的是,万锦堃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学习时,指导老师就是黄克智院士。

敬业爱教的父辈

李玩幽的父亲李为霖(年生),因受祖父右派和当时高考“不宜录取”政策株连,年考入赣东北大学(今上饶师范学院前身)读书,62年被学校清理回原籍,旋即被南昌街道组织下放到泰和农村当农民,后当村小民办教师。

李为霖在全公社一百多个民办教师业务考核中名列第一,被马市中心小学聘为民师辅导员,假期给民师上课。那时候农村女孩辍学现象普遍,不少女孩小学没读完就参加劳动,早早嫁人生子。李为霖为劝失学女孩复学付出了很大辛劳,他经常家访去劝说家长让女孩读书,而家长提出来如果小学考上初中就不阻拦女孩上学,如果考不上就得回家种地嫁人。于是李为霖承包村小五年级毕业班所有教学,升学率一直是全公社第一名,绝大部分女孩都升入初中。

年李为霖落实政策,进泰和二中任语文老师,从初一到高三,完成第一轮大循环,之后常年在高三把关,并一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多次获校、县模范教师称号。泰和二中原是年创办的普通中学,李为霖在泰和二中的二十年里,为学校提升为省重点高中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泰和二中创办的时间不长,但培养的人才却不少,在省、市、县、乡各级各种岗位上,都有泰和二中学生的身影,有模范教师,有骨干医生,有优秀干部,还有不少知名教授和企业家……李为霖为学生的成才而深感自豪!

▲团中央、关工委等组织香港回归作文竞赛,泰和二中获一等奖,辅导教师李为霖(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

李为霖退休后仍返聘在教育界工作了10年之久,他先在厦门集美“高起点教育中心”任教,后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港澳台侨联考补习班”任教,并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及联考特点,主编了一本教材《港澳台侨联考语文教程》,并由学林出版社正式出版。

李玩幽教授的父辈中,三姑李柏如和三姑父吴云骥都是师范生,是南昌城北小学教师;五姑李梅如和五姑父丁寿松先后在江西冶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省行政学院任教;小姑李昆如是九江市新洲农垦场小学老师。其父辈一代,在教育界也是星光灿烂。

有件趣事是李玩幽教授家庭在村里独有的。当年三姑夫妇和五姑也随祖父一道下放,三姑柏如和五姑梅如是村小学的创建者。村民到家里来喊一声李老师,会出现祖父、父亲和两个姑姑四人同时答应的时刻,是村里独有的风景。

技术强国、为国分忧的典型

由于家中经济压力大,李玩幽年报考大学时决定投奔远在哈尔滨的大姑,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离开家乡时,父亲和五姑再三叮嘱,千万不能与同学比吃比穿,一定要学到一身硬技术。在北京中转签票,游利姑姑交代一定要向黄克智院士学习,利用分秒时间学习,做个顶用的人。

李玩幽在大姑一家的支持下顺利读本科和研究生,师从我国舰船动力学科奠基人之一、舰船动力专家组组长王芝秋教授。李玩幽是幸运的,以王芝秋教授为核心的导师组中既有哈军工时代当教员的张天元教授和张志华教授,又有富有耐劳与创新精神的77级刘志刚教授和80级张洪田教授。他从老师们身上不仅学知识和技术,学到了团结、刻苦与创新,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到了担当。他说,这种担当是为国家需求担当,为行业急需担当,这是哈军工的“魂”。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李玩幽将教学与科研工作都围绕着国家需要来开展。针对国家急需和国外封锁,李玩幽立足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振动控制方法,解决了系列设备及装置振动控制难题,为大国重器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

年底,广州某船厂中多艘海警船因轴系异常振动问题不能交付使用,在江面停靠多时。海警船是国家海上执法巡查、海洋管控的重要工具,排除故障、按时交付部队使用必须分秒必争。可问题十分棘手,企业说,“当时设备在陆地上调试的时候,一点问题没有,一到船上就出问题了,要是按照传统的解决方法,齿轮箱要全部换掉,不仅要花一年的时间重新做,还要耗费1.2亿元。”面对国家急需,年近八十的王芝秋教授一定要随队出征为国出力,厂家怕王教授身体出问题,将他“软禁”在宾馆看数据,可他还是利用夜色带上安全帽夹在队伍中“溜进”了船舱,这一切让李玩幽与团队成员十分感动、倍加鼓舞,团队成员每天只休息3-4小时。李玩幽和王教授带领团队一起细心梳理数据,考察每一个细节,终于找到了解开难题的突破口。“我们把轴系振动和控制相耦合发现了很多不稳定点,一下找到了突破点。”李玩幽教授说,“最终只调整几个控制参数,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看似很容易,其实在这背后,没有深厚积累是认识不到系统耦合规律的。而李玩幽团队则很早就已经在着手研究,才能顺利解决难题。高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源自平时深厚的基础积累。如今全系统耦合匹配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李玩幽教授团队重要的研究方向,并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该船动力总师说:“李玩幽教授团队是我们解决难题的压舱王牌!”

希望六号是我国首个完整建造的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迈向高端水平的一张名片。年9月,希望六号进入调试阶段,然而欧洲设计制造的大型货油泵在调试过程出现了“振动超标”,直接导致整个机组无法运行,价值5亿美元的庞大平台面临弃船风险,船厂将面临巨额损失。外方供货商、船东、船厂等多方努力都没有找到问题根源。这时,团队及时伸出了援手。“接到求援电话后,我们知道情况紧急,就马上组织协调,一组人员直奔现场采集数据,另外一组在学校进行数据分析。”李玩幽教授和导师刘志刚教授带着团队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给出了合适的改进方案,解决了困扰“希望六号”几个月的“振动超标难题”。

李玩幽教授团队长期与黑龙江省内的中船研究所、哈电公司、佳木斯电机公司等单位开展深入合作研究,解决了这些单位研发大国重器遇到的振动控制难题,为哈尔滨的“动力之乡”品牌增添了光彩。

如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一直是李玩幽教授思考的问题。从年开始,每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开设半个月左右免费的公益讲习班,来自哈工程、哈工大、研究所、企业的学员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如何提高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习效率?英国皇家工程院、科学院院士Anne教授是一位喜欢为企业解决工程难题的科学家,在国际摩擦界很有威望。她与李玩幽教授风格一致,都愿意到生产一线解决问题。李玩幽出任我国船舶动力引智基地主任,创新工作模式,邀请Anne院士担任基地学术大师,Anne院士欣然答应。李玩幽教授协同国际学术大师深入企业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李玩幽教授开设公益讲习班

▲李玩幽(左二)与Anne院士(左三)到中船动力研究院讨论技术问题

在不断解决工程实践难题中,李玩幽教授带领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等科技奖励。

倾心为国育才,传承报国精神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玩幽教授同样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将对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融入教学当中,做好学科建设,并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为行业培养更多精英人才,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地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李玩幽教授十分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真正打造成为对行业对社会能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他规定学生们必须参与到工程实践项目中去,并给予他们很多锻炼机会。从刚开始面对工程项目不知如何下手,到能够独立带队,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得飞快。

李玩幽教授认为,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教师,他十分珍视一次次与企业深度融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实训”机会,让所指导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真刀真枪”的锻炼,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增长才干。他将工程实践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不但解决了实际的工程问题,更用言传身教将哈军工的“担当、严谨、创新”精神通过学生散播到各行各业。

▲张天元(左一)和李玩幽(左二)带领学生现场分析问题,把课堂设在试验现场

李玩幽所指导的学生深受行业欢迎,博士鲁涵锋入职格力集团两年后成为空调减振降噪学科带头人,博士吕秉琳入职中船动力研究院公司因业绩突出而担任型号负责人,蔡龙奇工作三年成为核动力研究院减振中心副主任,翁俊入职航天二院23所五年成为研究室副主任,蔡鹏飞成为远望测量船副机电长。最值得一提的是张相元博士,当年参加了海警船任务,他每次看到电视上出现海警船的镜头就感到自豪,博士毕业前夕,广东知名企业美的集团给他抛出年薪80万的橄榄枝,他犹豫了很久,最后毅然选择了参军报国。张相元在递交参军志愿时对李玩幽教授说,是跟随导师在处理海警船难题时感动了他,从师爷王芝秋教授和导师身上学会了“哈军工”精神,也把导师的家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正是因为教学与研究业绩突出,李玩幽教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屡获殊荣,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曾被评为“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教师”“第四届黑龙江省杰出创新青年”“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黑龙江五四青年科技奖”以及“龙江工匠”。

桃李芬芳的教育世家

李玩幽教授的妻子和妹妹都是老师;家庭聚会时,两代四位老师。在大家族中,三姑的大儿子吴跃辉是南昌二十九中老师,三姑二女儿吴宇清和女婿席启之都是老师。家族第四代吴宇清的孩子席寅和妻子陈露是西南林业大学优秀的艺术设计学教师,席寅的作品屡获大奖;大姑外孙李震、四姑外孙陈嘉瑜都从事教育工作,四姑孙女高欣和三姑孙媳妇还在美洲大学任教。他一大家子真是名至实归的教育世家!

▲年春节家庭聚会,一家有四位教师

▲年国庆节家族聚会,家族中有18位老师

妻子刘妍年到集美大学轮机学院教研室任教,教授轮机英语和船舶辅机。年回到哈工程工作,这时,刘妍意识到我国船舶行业研发能力弱,国内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意识与管理很弱。以哈工程为例,年前三年,全校仅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面对这一局面,刘妍组建了知识产权中心,经过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余项,大部分获得授权,专利转化过亿元。刘妍把知识产权已列为学校本科生必修课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每年有余位本科生和近位研究生接受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专利试点单位”、“哈尔滨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黑龙江省专利试点单位”、“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单位”。刘妍老师也获得“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先进个人、哈尔滨市专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妻子刘妍老师给学生上知识产权课程

李玩幽教授的妹妹李菡幽是厦门大学海外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李菡幽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她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博大的中华文化,还注意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她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她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由于业务精湛,李菡幽老师外派到巴黎孔子学院工作两年。在教学中,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知道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世界的发展,学生们成了中国的好朋友。当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华大地蔓延时,很多学生积极帮助中国战胜疫情;当中国抗疫取得伟大胜利后,很多学生不仅羡慕,而且为自己留在中国感到庆幸,并向自己国家介绍中国的经验。李菡幽老师被学生们亲切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和平使者”。

▲李菡幽老师(三排中)与学生在一起

一个家庭虽然分散在不同地方,相处却是和睦融洽。年春节,李为霖夫妇金婚50年,与三个子女合影。拍照的同事叫一句“李老师”,家里三个人同时答应,不少同事投来羡慕的眼光,这一幕又传承了一代。

▲年春节,李为霖(前排右一)夫妇金婚50年,与三个子女合影。后排中是李玩幽,后排右一是李菡幽

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黑龙江这2个家庭入选!教育局公布个首批全国教育世家名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