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传承,34年与石窟为伴他在乡野

北京医院手足癣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原创红星新闻红星新闻

每当夜幕降临,曾祥余都会围着山巅石板路转上一圈,头顶是他日夜守护的千年摩崖佛像,身边陪伴他的是一只狼狗。甚至深夜听到一两声犬吠,他都会起身巡夜,生怕有人来盗佛像……

与老伴“分居”,早年吃喝靠屋檐水……虽然步行下山10多分钟便是家,但自从年安岳茗山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现年73岁的文管员曾祥余在虎头山巅一住便是16年。条件虽艰苦,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山上”,防盗是第一要务。如今,第3只狼狗已陪他守护五六年,此前2只已老去病死,他依旧坚守在这里。

“到我这一代,我家已是三代守护茗山寺。”曾祥余说,爷爷和二叔先后在茗山寺守护或重修庙宇,自从年跟着二叔守护,到年成为正式文管员,他在茗山寺已经整整“守”了34年。这些年,他时刻记着文管部门对他说过的一句“硬话”:“如果茗山寺的佛头被盗了,老曾,当心你的脑壳……”

曾祥余所在的四川安岳县,自南北朝时期起,开凿的10万余尊石刻造像遍布乡野。目前,石窟寺及石刻类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有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在这里,和曾祥余一样守护石刻文物的文管员共有61位,除了5个开放景点,其他35处文保单位的实际守护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最大的近80岁。为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他们中最长的已守护40年……

↑安岳石刻石窟造像

①守护

为了守护茗山寺,他们一家三代坚持了近百年;为了保护“孔雀明王造像”,他勇敢地拖时间用柴禾遮住它……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信念,“我喜欢这工作,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他们眼睛盯到钱上,我的信仰不一样。”

一家三代

守护山巅古寺摩崖石刻

↑安岳茗山寺文管员曾祥余在巡护

茗山寺所在的虎头山巅,位于安岳县石羊镇顶新社区,三面皆临悬崖。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宋代摩崖造像保存得相对完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60多尊造像在时光“雕刻”下,极具肃穆之美。

曾祥余是茗山寺的文管员,年正式“上任”。但在他的记忆中,到他这一代,家族已是三代守护茗山寺。指着山下不远处,他说,那便是自家祖宅,爷爷和父辈都曾住在那里。再往远处走一些,便是他现在的家。

家住山下,多年爬坡上坎,他对上山的路了如指掌。从家里出发,穿过一条条土埂路,再爬上一段石梯,便是茗山寺。“(石梯)走步,爬梯上来要10多分钟,得出一身大汗水。”

他说,爷爷在上世纪60年代离世前,带着10多人守护在寺内。后来,寺内庙宇被破坏,二叔在年又带人重修。初中毕业,他原想外出打工,但自年帮着二叔“理账”后,鲜有外出。“那时,大家(修庙宇)就出力、出树。”

修好庙宇主体,已是年前后。“之后又装修。”除了不守夜,他几乎每天都在寺内,二叔也希望他“接管”。直到年,茗山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叔病逝,文管部门让他当文管员。就这样,他开始在茗山寺守夜,从最初住寺内,到后来搬到寺门石梯下的值班室。这里,是外界出入茗山寺必经之道。

“晚上一个人在山上还有点害怕。”成为文管员,那时每月有元看护费,土路铺上了石板,他每天都会清扫树叶,转一圈便是一里路。慢慢地,一些游客和爱好者前来参观,他也跟着,不让人随意触摸石刻,也防有人破坏。有时,他还充当“解说员”。由于不了解寺庙更多历史,他便从自己知道的乾隆年间虎头寺(茗山寺原名)说起。

曾祥余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没其他爱好,但他在寺内并不“孤独”。年,茗山寺又增加了一名文管员刘发凤,长他几岁。那几年农忙时,曾祥余白天会下山帮家里做半天农活。近10年前,家里土地租了出去,他除了偶尔下山看看老伴,拿点衣服,几乎都守在茗山寺。“因为这事,老伴还有点不高兴,经常笑说‘我们分居几十年了’。但她没和我吵过,儿女都支持我。”

“赶场买东西,就下山(在家里)吃早饭,中午和晚上都在山上煮饭,平时一天三顿都在山上。”刚开始,虎头山上没有水井,曾祥余和刘发凤便用寺内“太平缸”装水,吃喝和洗衣服都用雨天接的“屋檐水”……

山上条件艰苦,是否想过放弃?“没想过,舍不得这些石刻。”曾祥余称,年做生意的堂兄曾让他去帮着“记账”,侄儿也认为他如果出去,“早就发了”。“但我喜欢这工作,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他们眼睛盯到钱上,我的信仰不一样。”

再后来,到茗山寺的土路变成水泥路,文管部门在年前后打了一口水井。吃水问题解决了,出行也更便利,曾祥余买了一辆三轮车方便偶尔下山,还买了台电视,守护之余也消遣下时间。

自发荒野搭棚

守护“孔雀明王造像”

↑孔雀洞守护人周世夏

从茗山寺往重庆大足方向约4公里,刚出安岳县双龙街乡场镇,还有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洞,其中有宋代“孔雀明王造像”,旁边是“七佛洞”,半山唐代报国寺遗址还有“经目塔”。珍贵的“孔雀明王造像”能保存下来,与周世夏一家关系颇深。

“那时叫明王殿。”年,周世夏两岁,家人带他搬进明王殿的瓦房,“孔雀明王造像”正好在他家厨房内。在他的记忆中,后来有人想炸掉造像,他以厨房东西要搬走为由“拖时间”,还用柴禾遮住造像。“夏天用玉米秆,冬天用小麦秆遮住,就这样将它保存了下来。”

年,周世夏成为安岳县20个义务文管员之一,开始守护孔雀洞。“那时(文管单位)就给我说‘要保护好,以后有好处’。”简单的要求,没有一分钱报酬,但周世夏和家人守护至今。

年,孔雀洞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世夏和家人仍住在“孔雀明王造像”下。后来,家里在造像米外建了新房,他也成为正式文管员,每月有了看护费。因修房资金不够,他在农闲时曾外出打工两年,由老伴帮他守护造像。但从年至今,他再未出过远门。“原来没钱都守了几十年,现在有钱了,不守好,说不过去。”

当年搬家之后,破旧的老屋拆了,围墙一时还没建起来,“孔雀明王造像”前的斜坡上杂草丛生。“相当于荒山,长着半人深的杂草,还有点怕。”周世夏说,为守好“孔雀明王造像”,他就在原址搭了一个塑料棚,每晚住在里面。后来,围墙建了起来,院内铺了石板,文管部门还为他搭了一间隔热板房,守护条件才好了不少。

②责任

对于文管员来说,“防盗是第一要务”,也是他们最大的责任所在。因为这份责任,从32岁到72岁,吴忠富在卧佛院一守便是40年,期间未发生一起被盗事件;为了守护一窟被“盯”的石刻造像,曾祥余在现场搭床守了3个多月……

防盗是第一要务

“不保护好就没了”

↑卧佛院守护人吴忠富

安岳石窟,开凿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近代。10万余尊石刻造像遍布乡野,几乎每个安岳乡镇都有分布。

在安岳,最早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卧佛院,地处卧佛镇卧佛村。吴忠富是安岳守护石窟时间最长的文管员,还有一个月便满73岁。他清楚地记得,儿时的他和伙伴们经常到卧佛院的经文窟中“散凉”,当时卧佛处满是杂草。年被文物普查发现后,卧佛院在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4月16日,(安岳县原文管所第一任所长)唐承义来找我,让我和另一人一起守。”从32岁到72岁,吴忠富在卧佛院一守便是40年。

成为义务文管员后,从最初两人轮流打扫卫生,到年在卧佛院对面建管理房守夜,再到年作为景点打造,吴忠富40年来已对卧佛院了如指掌。“大小龛窟个,大小佛像个,48部经48万字,后考证还有40余万字……”

“最开始,每人每月工资5元,但只拿了两年。”随后22年间,没一分报酬,香客逐渐多了,作为村组组长的吴忠富和另一名守护人轮流打扫卫生,每天沿着卧佛沟两侧的土路扫地,都要半天多时间。

年,吴忠富成为正式文管员,有了看护费,更加尽心尽责。每天24小时都待在卧佛院,院内也有了狼狗一起看护,防盗成为第一要务。“想到要保护好文物,责任心就更强了。上午要转几趟,下午转几趟,晚上听到狗叫,就要巡夜。”在他的守护下,40年间,卧佛院文物从未被盗,也未遭人为损毁。“风化是自然的,不是人为。”

如今,卧佛院作为景点开放多年,守护人多了,吴忠富仍在坚守,和其他两人分别守住3个大门。“现在有3米高的围墙,一般人进不来。”他说,白天有游客进入,他就会跟着,看管的同时,也会“解说”几句。晚上,听到犬吠声,守在3个大门的他们都会起床看一看。

不止吴忠富,周世夏成为孔雀洞的正式文管员后,也深知责任重大,其他每一位守护安岳石刻的文管员皆是如此。

“这个孔雀明王造像是精中之精,美中之美,要保护好,不保护好就没有了。”孔雀洞未对外开放,周世夏一家搬走后建了围墙,平时大门紧锁,他可以在白天干点农活。“但只要有人来看,我都会到场。晚上也要守夜,需要24小时监管。”

孔雀洞平时来人较少,多是一些石刻爱好者或美术学院的学生。这一生,周世夏都在尽力保护这尊珍贵的石刻造像,并渴望等到开发的那一天。“那样就闹热了。守好,以后才有办法。”

尽职背后

过去十年间佛头被盗几乎绝迹

↑赵培源年拍摄作品:安岳华严洞摩崖造像

在20世纪90年代至年前后,国内盗窃石刻文物团伙一度猖獗,安岳石刻多处文物点被盗,茗山寺也不例外。

曾祥余记得,年,他成为正式文管员不久,领回一起看护的狼狗还很小,茗山寺曾有多个佛头被盗。“之后,重视程度就高了很多。”从那过后,曾祥余每天巡视多遍,深夜听到犬吠声也会起床巡夜。随着狼狗长大更警觉,并逐渐增加了监控设施保护,随后10多年,茗山寺再无佛像被盗走。

曾祥余记得,年秋天的一天早上,他起床后发现一窟石刻造像旁,搭建着高约2米的脚手架。“(脚手架)肯定是连夜搭起的,准备割(佛)头。”为此,他赶紧向主管部门汇报,“(时任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局长让我‘死守’,还对我说‘如果茗山寺的佛头被盗了,老曾,你的脑壳不下地,有个耳朵都不对头’。”

“这是句吓唬话,但也说明我的责任重大。”亲手拆了脚手架后,曾祥余就在那窟石刻造像下搭起床,一守就是3个多月。“有一天晚上下雨,把铺盖都打湿了,非常冷。”

曾祥余说,随后多年,他一年天,每晚都守在山上。“只有五六年前做尿结石手术,耽误了两夜。”出院后,他在茗山寺拄了几天拐杖,过了一周才将插管拔了。除了防盗,他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