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奥运会抢收视,不火就退圈这电视剧凭什
于正的剧集,十部有八部是爆款:
收视冠军:《宫锁心玉》《美人心计》《新笑傲江湖》《陆贞传奇》《宫锁珠帘》
这些收视的奇迹,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演员:
年的《宫锁心玉》杨幂和冯绍峰爆红,一跃而起成果内地当家小花旦和一线顶流,随后《美人心计》让那会30多岁的林心如又一次出名...
于正本人,那会也是呼风唤雨:《宫锁心玉》获得年新势力盛典最受年轻人喜爱编剧奖,
第16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编剧奖,优酷影视指数盛典年开年编剧大奖...
他的剧集主要有三类故事:道说不尽的宫廷故事,杂糅文化的穿越,高度言情的武侠改编。
在于正的剧集的里边围绕着故事最多的:至高权力下,尔虞我诈的升职记。
一个深受父权意识形态影响的女人,在皇宫中是如何斗争,提升实力,为皇子夺取皇位...
甚至《陆贞传奇》更像古代版的“杜拉拉升职记”——陆贞不仅在后宫赢得了储君的心,还在前朝协助诸君战胜了娄太后为谋权的一系列阴谋。
陆贞从一个躲避追杀的大小姐沦为普通宫女,最后高升成为一生献力政治的高级女官。
这些故事放置到今天来看,其实是很难经受住逻辑的考验,但是于正的剧于一直都是,不需要带脑子去看,带了脑子,反而会影响观影体验。
于正主编的新剧《玉楼春》播出半年前,他放出豪言:“我觉得这个戏会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播不好我应该退出娱乐圈的。”
这是于正的军令状,但是究竟是不是里程碑式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至少在于正看来,这是他的里程碑,从业这么多年来,这是他最偏爱也是最自傲的剧。
开播时间也定在奥运会期间,它还敢跟奥运会抢收视。这也难怪,制作,话题,营销,布景,美术等等,于正几乎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这部《玉楼春》——
一、《玉楼春》采取了双导演的联合执导制度
第一导演是高寒,他曾是《庆余年》《我的兄弟叫顺溜》《战雷》《杀虎口》的联合导演
第二导演是白云墨,他曾是多情江山》、《上官婉儿》、《英雄吉鸿昌》的联合导演。
作品傍身,前辈带后辈。
二,《玉楼春》的演员方面也是百花齐放:
白露,王一哲,辣目洋子,温峥嵘,金晨,但是说实话,男主的演员和颜值实在太差,
在表演中,甚至远不足这些辣目洋子和温峥嵘这些重要配角的演技。辣目洋子和温峥嵘给观众们都带来了太多的新鲜和捧腹大笑....
尤其是辣目洋子,在《玉楼春》在搞笑方面辣目洋子是绝对的扛“炸药包,丢包袱”的人...
三、《玉楼春》的唯美画面。
从造景来看,《玉楼春》是于正这些年来,最美的一部剧集,当然这么没什么好说的,于正剧的色彩一致都是显著的视觉符号和特点。
传统古装剧中,往往都是黑白灰黄,四种颜色,而在于正剧里大量使用了明亮的颜色:玫红,湖蓝,明黄,淡紫,草绿,早些年被戏称是“余妈色”。
你可以回想起之前的《宫》嫔妃都是现代糖货色旗袍,《陆贞传奇》是蓝黄拼接的服饰,深宅《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也不再是素白,而是衣袖扣上有了黄蓝染色。
于正喜欢高亮度,高饱和度,以黄蓝色调为主的“阿宝色”,但是自从《延禧攻略》火了之后,于正又爱上了“莫兰迪”色调。
很多人觉得色调就套层滤镜,实际上不然,我翻了下《延禧攻略》的调色师唐婷的创作手册,发现这里是有研究的,她的原话是这样的
“中国色系在于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装点着古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如今古装剧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古时细腻精致的生活现代无法复制。”
“中国传统色系具有一套完整的色彩体系与寓意,几千年来融入古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同的色彩但都有着不约而同的美好名字,且每个颜色都寓意深远,或热烈或悠远,或庄严或张扬,或悲壮或堂皇……色与物相互作比,常常又生出另一道深远美好的光景”
前些年的《延禧攻略》能火,色彩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在《玉楼春》也是这样,甚至在色调的方面是远于前面的设定和立意。
于正剧里,他喜欢美,喜欢那种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营造出来的东方气韵和生态意义的世界,尽管有的时候它并不符合历史,但是在审美的需求上,于正的确拍的很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以往的古装剧中,皇帝上朝穿的是黄色的龙袍,而大臣们都是深青色或者朱红色的官服,看起来有分寸,但实际上不符合历史。
历史上的明朝的服装,“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朱元璋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官员的品级主要是以服色、冠上的梁数、所持场板以及所佩的绶带作区分。
在等级划分中,一品到四品袍子是红色的,五品到七品官穿的青袍,八品到九品都是绿袍,且文武官员,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兽,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用以区别。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獬豸....
《玉楼春》是注重仪式感和包装的,从正面来说,于正这些年的确在美学上给了不少剧集启发,从负面来说,过度追求色彩,于正也的确忽视了剧情,他总是在拍喜剧。
四,《玉楼春》定位清晰:爆笑喜剧。
于正是懂市场的,他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古装剧,在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且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宫斗剧挑动着观众对宫廷文化的隐秘的好奇心。
近些年的古装剧拍来拍去都是一个模板的“杜拉拉升职记”,审美疲劳了,于是,于正变了。
三年前的《延禧攻略》让于正意识到,“媚俗”的狂欢是最重要的,把内容和思想的情绪贴近当下社会欢快的思潮才是成功的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玉楼春》不是众人口中的“小红楼梦”,也不是道不尽的宫廷故事。
它是一部在架空明朝历史背景和杂糅文化的高度言情剧。言情剧是“情”为核心,最用较为完整的叙事突出人物坎坷的情经历,用煽情的手法营造氛围。
为什么要把言情剧的历史背景架空在明朝?
因为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由乞丐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朱元璋为禁止外戚干政,权臣干政,以文御武,严防文武勾结,甚至连皇室后宫也都是平民血脉,就怕外戚干政。
明孝宗跟张皇后爱得死去活来,给她两个弟弟封了没实权的爵位,被御史骂惨了。
但是在《玉楼春》里的人物设定不同,它几乎跟历史是反着来的。
老爷孙逊,是朝廷的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是实际上的文臣之首,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曾在事实上控制了六部,孙逊是权利通天的第一重臣。
他的儿女则更厉害了:长女,孙有贞,是集后宫佳丽三千人宠爱于一身的贵妃,
二儿子,常年日夜征战,驻守边疆,媳妇是内阁大学士的女儿....
大儿子的媳妇是手握兵权掌兵的骠骑大将军的独生女
孙家家大业大,两个内阁大臣再加一个正二品武官的婚姻制度,这要是放到明朝历史上来说,要是敢这样成亲,会被上黑名单,哪天就被锦衣卫给灭了门。
这样的设定是故意的,这些年男频大男主的改编剧,除了“庆余年”全部扑街了,如今遥控器在女官手里,言情剧更是如此了,必须考虑到女观众口味的。
这部《玉楼春》不是历史剧,虽然剧集沿袭了明朝制度,服饰,建筑等等,但出于谨慎,故事只发生在家族里,不体现具体的朝代。
故事中的家族的权势通天,是为了强化人物利益的冲突和戏剧性矛盾。
它不是历史剧,是爆笑的喜剧,就是让观众能够瞅着哈哈一笑,顺便弘扬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琴,服饰,礼仪,气节等等的爽剧。
五、《玉楼春》的“受众独特”的时空
于正的剧为何总发生在古代,是因为现代观众审美空间的释放需求。如果你真的想拍一部现实主义的都市剧,那就是几十平米的房子,小单间,真实且具有反思色彩,但看得人痛苦。
现代社会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生存与消费空间,在现实空间急剧收缩,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就会试图释放审美空间。
古装剧所带来的审美空间转移与释放,实际上就给观众带来“越出常规生活”的精神体验。
一方面,现代生活中丢失的诗性与浪漫得到了满足。
一方面,在古装剧,现代台词的碰撞下,爆笑的喜剧释放了人们的压力。
这些是观众想看的,也是《玉楼春》定制化内容所倾力的设定。
人物虽然缺乏行为逻辑,但是一集下来内容的事件是紧凑的,让人爽,让人开心,让人难过,好看,快节奏,美,这就是《玉楼春》的审美。
所以下饭的时候追追就好,不用太较真就下饭,较真的话,还是容易生气的。收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