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列之智能家居平台人人都是产品

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编辑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开始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手机上的一些应用就可以对相应的家电进行控制,智能家居对我们的便利性也大大提高了;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智能家居平台的一些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近来断断续续地在思考一些东西;在去工作的地铁上,终于想好,决定分享自己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思考。

本系列文章计划分为7部分,不排除会对部分内容合并:

智能门锁中控屏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平台设计关于供应链、ID、MD、电子设计等关于销售、售后、弱电集成、工程管理等智能家居之智

一、智能家居平台4要素:人、设备、家(空间)、场景(联动)

智能家居平台的4个要素,家、用户、设备、场景(场景联动)。当下任何一个智能家居平台,都需要同时覆盖这4个要素,这4个要素中前3个要素是基础,场景是点睛之笔。

1.家庭

智能家居是离不开“家”,这个家有两层含义:

初始含义是指代一个物理空间,是人除了工作场所之外主要待的地方。第二层含义是家庭,是一个象征,中国人对家庭是非常在意。这两层含义映射到智能家居平台中,衍变成家庭成员(用户)和一个与实体家对应的虚拟空间概念。

不过,当下,可能更多是把家庭当作物理空间的居多,当作是设备分类的反而少一些;毕竟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如果脱离了实在的家(空间),那么就不叫智能家居了;从心智上也是如此,因此,家庭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多家庭:

确定家庭概念之后,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是否支持多家庭。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多家庭在现实生活中是指自己家、父母家(或者老家);如果按照这个场景来看,支持多家庭是天然正确的;但是作为设计者,仍需要更深地思考一下,多家庭是否符合当前面临的业务场景。

抛出两个问题:

华为的智慧生活为什么只支持1个家庭?天猫精灵APP为什从只支持1个家庭变为支持多个家庭(自5.0版本开始支持多家庭)?基于手机为中心的生态和基于音箱的生态区别是蛮大的,基于手机为中心的生态手机能连一切,比如汽车、车载硬件、家庭硬件、个人硬件;此时只要手机能够连上设备,无所谓是哪个家(一切尽在手机,一直被连接);另外一种可能性是经过统计发现每个家的硬件数量不多且多个家庭的需求不高。

基于音箱的智能家居,整个智能家居是承载在智能音箱上的;智能音箱大部分是固定在家庭中并不会随身携带,且智能音箱作为家庭场景的入口,天然支持单个家庭;在这个场景中,更多是通过音箱控制当前空间的设备,而非通过这个音箱控制远在几十、几百几千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家中的智能家居硬件。

那为什么天猫精灵APP从5.0后开始支持多家庭呢?

个人揣测,天猫精灵在国内拥有至少千万级用户(大概4、5千万台设备),很多消费者购买之后给自己、给父母用;由于父母一般不怎么会使用,消费者会配置好之外再给父母使用;随着周边设备的增多,消费者需要区分这个家的设备和父母家的设备(天猫精灵的设定,其实是很容易不小心控制到其它家的设备)。

二来,天猫精灵在逐渐加强家庭场景的深入和突破;此时,如果能够拆成多个家庭,便于天猫精灵搞清楚用户到底有几个家,这样可以针对家庭做推荐、细化家庭场景;所以,支持多个家,可能是商业、数据和用户驱动的结果

空间:

家庭,是对实体空间的映射;在智能家居场景中,最常见的空间概念是房间,那么在智能家居平台中,也需要引入房间这一概念;此外按照实体建筑来说,除了房间还有楼层;不过一般城市中,别墅或者复式的较少,故可以仅设计房间(如果用于地产或者别墅项目的,可以考虑增加楼层);比如客厅、餐厅厨房、主卫生间、卫生间、主卧、次卧、儿童间、玄关(标准的三室2厅2卫,一般是2卫)

除了与实体空间映射外,空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设备附着(类似设备分类);为什么要做这个?这个其实跟人的大脑有很大的关系,大脑是懒惰的,大脑不习惯记忆众多的无规则的东西,大脑喜欢有序的有规则的;而生活中,大部分设备都是固定在某个房间中(除了可穿戴或者可移动的),在寻找设备时,记住这个设备所在的房间就可以快速找到设备。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在软件中模拟了实体空间和实体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于房间的全关和全开操作:

国内智能家居中对于这个的操作不怎么见,比如我要关掉房间的所有灯(假定有主灯、床头灯、灯带共3路照明),一般是逐个关或者做一个场景一键全部关,其实还可以做一个房间的总开关。

目前来看,国内以前两者为主;国外有的智能家居是支持房间的开、关操作。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是在围绕在家这个概念下用户与用户之间不同关系的一种叫法,小到家庭大至国家,都是有自己的一套组织;而家庭下的用户与用户之间,同样存在组织和分工。

在一个家庭中,一般都会有一个一家之主,这个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叫做管理员或者家庭拥有者;管理员负责家庭下的一切管理,比如房间、成员、设备的增删修改;除家庭拥有者外,更多是使用者,这些使用者在智能家居的角色就是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只能使用设备或者定义场景。

如果存在多个管理员,那么就需要有个带头大哥,这个带头大哥一般可以叫做超级管理员或者就叫家庭拥有者/家庭所有者;既然是家庭拥有者,那自然可以存在转让或者退位让贤。

一般来说,有两种设计家庭成员的方式。

基于家庭的设计:

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平台设计中,设备和用户都是从属于家庭。在家庭中,需要区分各个成员的角色。通常分为家庭拥有者、管理员、普通用户3个级别,少数平台中会设计儿童这一角色。

家庭拥有者,创建家庭的用户,拥有最高权限,可以移除管理员(主要是解决管理员互相管理的问题),维护管理员、用户、设备;管理员:维护设备和普通用户;用户:纯粹使用设备;儿童:不常见,比用户的限制会更多一些。一方面并不好定义哪些操作或者哪些设备不能被儿童使用;一方面以国情来看,不少儿童很早就使用电子产品(原因有很多),那么更多来说儿童模式反而更好用一些(借鉴设备上的童锁或者手机音箱上的儿童模式);电子产品的儿童模式,主要是在内容上做区分,具体功能上可能不大(除了下单支付类的);基于家庭的设计方案中,对于那些随身或跟随用户的产品,则不能放置在某个家庭中,而是会显示在所有家庭中但仅该用户可见,这一条需要注意。

基于分享的设计:

基于分享的设计,典型代表是小米;在基于分享的设计当中,设备和家都属于这个分享者的,至于家庭成员,更多是分享的一种方式。

基于分享的设计,家庭或者家庭成员这个概念是很轻的,而且家庭成员是为了完成设备分享这个任务而设计的;在这种模式下,一般分享者是管理员,其他成员都是普通用户(当然也可以把管理员的权限分享出去)。

这种设计好辨认,只有找到分享就大致能看出来,比如小米米家的分享入口(下图左)和华为智慧生活的分享入口(下图右),可以清晰看到共享分为共享家庭和共享设备两个维度。

2.设备

实体设备和虚拟设备:

智能家居平台中的设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体设备,一类是虚拟设备;实体设备是真实存在的,和平台中的设备是一一对应,且这种设备都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或者编号。

虚拟设备往往是由某个实体设备衍生出来的,为了方便用户操作而设计的;因此虚拟设备一般不是真实存在,它的设备编号更多是平台内部的一个标识。

但是从用户角度来看,虚拟设备往往和现实中的设备是能够一一对应上的;比如万能遥控器,它可以学习电视机、空调、风扇、机顶盒等设备的红外码;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平台中会虚拟出电视机、空调、风扇、机顶盒等设备然后与万能遥控器关联(一般是在万能遥控器下增加虚拟设备),这样用户跟使用电视机、空调等设备遥控器一样使用;虽然大家使用的是遥控器,但是从用户的心智来说,他就是在用电视等设备,而非遥控器本身。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虚拟出来的设备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比如刚刚说的电视机、空调,这些是真实存在并且就在用户眼前。

除遥控器外,其实还有一些设备支持虚拟设备,比如咱们常见的灯光面板;生活中,咱们更多时候不叫它xx开关,而是叫它xx灯,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一个多路开关虚拟出众多的灯来;只是这种设计在国内并不常见,个人推测这跟使用方式有关系(国内更多是用户自己买自己装)。

我明明添加了一个开关面板,为什么会同时出来好几个灯;而且,这个开关可能是用于其它设备的,不一定是灯。

基于这种情况,所以国内大多是按照开关来设计界面,而非按照灯光来设计;毕竟国内的智能家居APP都允许用户DIY,除非把配置端和使用端有效地分离开(同时又不增加用户的使用难度)。

小结,有多个相同功能组合的设备,都可以虚拟出其它设备。

设备配网:

设备配网是指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过程,以便设备激活和与IoT平台之间传输数据

设备配网是智能家居的一个很大门槛,至今来说,只有零配/它配的方式较为理想,但是也需要一次配网;现在零配方案主要集中在智能音箱,通过智能音箱发现其它设备并配网;目前很多厂商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零配方案,比如小米的一键配网。

关于设备绑定,除了最常见的配网方式;除了这几种方式之外,还有NFC配网(这一点华为是做的比较突出的,一碰传、一碰连接wifi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